摆脱感觉束缚、致力实践,你需要自问5个问题 | 新书推荐

发布时间2021-08-13 08:00 作者:佚名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来源:红杉汇

在赛斯·高汀身上,有着非常多样的标签:创业者、营销大师、演讲家、作家……作为作家,他不仅创作商业领域专著,也会写一些与市场营销看似毫无关系的书籍。今天我们介绍的,就是由赛斯·高汀写作的一本对于创业者、创作者都有着共同启发的新书——《实践:传递创造性工作》。

这本书是写给任何感觉被束缚了手脚的创业者、创作者的,而赛斯·高汀开出的疗方也很简单:致力于实践。他表示,工作就是创造艺术的过程,而你本人就是艺术家;但是说到艺术创作,没有什么万全之策,它只是一种行为、主张、方式,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快乐、不受到批评、不感觉害怕的东西。所以,我们的创业不应该是追求安全,而是追求实现与展示,这也正是创新过程的核心——不隐藏,不拖延,不苦等灵光乍现、思维突破,旨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。

在书中,赛斯·高汀提出了5个创业者和创作者应该自问的问题:

▨ 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?

▨ 如果失败,过程还值得吗?

▨ 你的烂文章去哪了?

▨ 你想帮助谁?

▨ 你面临的限制是什么?

通过这5个问题,赛斯·高汀解构了一些人们对创造本质的看法,并阐明了如何让你不再感到枯竭、获得更多的回报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会觉得赛斯·高汀在不断地质询你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,这些问题也许令人不舒服,但十分关键。读完后,你将会获得实用性的战略,帮助你解除对于未知的恐惧不安,从根本上相信自己的声音,从而找到前进的道路。

《实践:传递创造性工作》

作者:赛斯·高汀

出版社:Portfolio

出版时间:2020-11

No.1 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?

专业的工作独立于人本身的情绪和情感,不会受情绪影响。虽然创作过程有可能是被动地等待创意或灵感到来,它来不来并非我们能掌控,但是这并不应该影响你的工作。

打个比方,专业的创作者(作家、领导者、企业家、艺术家、营销人员)更像水管工,而不是阿瑟·兰波(19世纪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)。对于水管工来说,他不需要做什么情绪化、很深奥的工作,只需要让水管畅通。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样:没有人会要求你当下必须写出人生代表作、最棒的博客文章、最厉害的邮件,或是令人惊叹的诗篇。

当一个水管工遇到难题时,不会太往心里去。他不会觉得一根水管很难修好意味着他的能力有漏洞,而是会找更多的工具、花更多的时间搞定它。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

同样,一个专业创作者不应该让创作影响情绪,他应该使用各种办法来为别人提供有用的作品,这与他的心情无关。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,即使这样,要么进一步修改完善,要么为下一次积累经验。

相反,一个业余爱好者凭自己的感觉行事,做自己喜欢的事,心里只顾自己快活。有些作品可能会令人惊叹,但整体水平忽高忽低。这是爱好、是消遣,是奢侈的追求。做一名业余爱好者并没有什么错——只要你意识到这点,而且不期待回报。

那么,你呢?是像水管工一样对待自己工作的专业人士,还是感情用事的业余人士?

No.2 如果失败,过程还值得吗?

在创作过程中,有些事情你可以控制,有些不能。

你可以控制实施过程:在这个项目上花多少时间、分哪些阶段、深入到什么程度、研究什么、持什么态度、如何设定目标、选择什么框架、何时展示给别人。

你无法控制结果:人们如何回应、观众是否接受、老板或同事是否喜欢。

项目越重要,人们就越倾向于关注结果。然而,正如书中所说:“首先,要将过程和结果分开看待。”

那么就需要设想项目失败的情况。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,比如作品下载量或网页访问量低于预期,那还值得为之努力吗?过程值得吗?

这里存在一个悖论:“一方面,我们必须忽视结果,比如票房、评价,因为如果沉迷这些,必将影响过程,失去冲劲,最终削弱创作意愿;可是另一方面,作品的好坏实际上是有区别的、可被判定的,我们需要同理心来创作好的作品,而不能太过随心所欲。这一悖论是实践的核心:必须与它共舞,绝不可视而不见。”

接受这一悖论意味着愿意将你的努力与外部评价分割,享受过程本身。否则,对正面反馈的渴望会让你十分脆弱,如果太过渴望快速满足,你会牺牲原本的目标和路线来寻找捷径,追逐永远得不到的东西——确定的回报。

No.3 你的烂文章去哪了?

每个作家分享写作技巧时都重复说,只要你多练笔、去芜存菁,佳作总会出现。伟大的作家在他们成名前都写过糟糕的短篇故事和小说,唯一的办法就是坐下来写、写、写。

要写好文章,必须有写糟糕作品的心理准备。拥抱它、尊重它,懂得这是必然过程。无论你做了多少,失败(低于预期的结果)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,所以没什么好害怕的,不要往心里去。

像个专业作家、水管工那样对待你的烂文章,就可以减少危险、减轻痛苦。你准备好写足够多的烂文章来熬出佳作了吗?

No.4 你想帮助谁?

奉献的心态更容易创作和成功。当你的创作不是只顾自己,而是想要帮助、教育、激励或娱乐其他人时,它会消除内心的批评、抗拒和恐惧。

但奉献的心态并不意味着观众就得感激。“当我们为观众进行创作时,不会预设观众的接受度。这取决于他们。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,尽可能地奉献。没有人欠我们的。”

所以扪心自问,你为谁服务?想帮谁?你对这些人了解多少?他们的信仰、需求、背景?

这些都要明确定义。显然,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X公司的营销主管,就很容易判断你是否达成目标。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“普通大众”,就很难回答你是否达成目标。

缩小目标受众会使你的目标不再宽泛、变得具体。它会激发你的同理心。尽管“了解你的目标受众”是最老套的营销建议,反复强调却很少落实,但高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它——定义你的受众不仅能让你更好地衡量成果,还能更好地服务他人,从而摆脱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绪包袱。作为一个专业创作者,你会感到更轻松。

No.5 你面临的限制是什么?

希望当初有更高预算、更长时间、更多经验?希望团队里有特定技能的人?想要在另一家公司工作?想要在另一个行业、接触到一些技术?不成功都怪监管规则、现状、物理定律?

这些限制可以是令人沮丧的障碍和借口,也可以被看作是前进的框架。它设置了你的画布、基调,而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。

写书时,你永远可以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,总是可以再改写、编辑,再写脚注、新章节,或者找不同的角度。但是,如果你接受截稿日、字数、受众、类型的限制,你才可以完成作品。它迫使你做出选择(例如哪些部分不可多费笔墨、应选择哪种语言),有些选择是痛苦的(因为你需要放弃某些东西),但它让你的工作不会无止境地进行下去,而是可交付的。

总结

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创意行业,前途不定、无章可循。我们常常面对没见过的任务,无法保证努力会产生期望的结果,收效不可控。无论市场调查多么深入,产品制作多么精良,都无法预判人们是否会喜欢。

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压力、不安和阻碍。由于对结果感到焦虑,我们往往不想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,总是想完善、完善、再完善……直到错失良机。对失误的惧怕、对负面反馈的恐惧让我们踌躇不前。我们因此忙于顺应别人的想法。

所以,不妨听从高汀的建议:把创作看作一种活动(你的工作)而非一种感觉,完全以奉献的心态、相信自我、不再试图掌控一切。